史上第一“DC黑”:漫谈《守望者》与阿兰·摩尔

注:本文内容部分参考自用户“恐怖战神”的《阿兰·摩尔与dc的恩怨史》一文

美国有线电视网络公司HBO有意开发DC经典漫画作品《守望者》电视剧集的消息在美漫圈子引发了热议。对于相继推出过《权力的游戏》、《西部世界》等优质电视剧集的HBO来说,《守望者》的故事剧情不仅规模适中,整体风格也与其“一贯的大尺度”颇为契合。如果项目能够正式启动,无疑将是电视观众与漫画粉丝的视觉盛宴。漫画作品受到改编,原著作者理应引以为豪,但这在《守望者》的生父——阿兰·摩尔看来,大概会被当作“又有刁民要害朕!”这究竟是业界秘闻还是被害妄想症?且听笔者略谈一二。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英雄漫画尚处“青铜时代”,由于漫画规管局相对放宽了漫画内容的审查,超级英雄漫画开始涉及更加严肃、深刻的社会题材:吸毒、种族歧视、独裁等内容相继出现在漫画故事中。然而,过度的现实主义为漫画创作带来了潜在的危险:“通过超级英雄对社会问题进行反思(然而对现实情况无济于事)”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承认了英雄主义的失败。尽管时事热点具有足够深刻的现实意义,但漫画读者们却似乎并不愿意买账。一时间,“超级英雄角色”与“现实社会背景”的矛盾成为了漫画创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难题。

直到1986年,《守望者》出版发行,漫画以犀利的视角、真实丰富的人物塑造与缜密的剧情布置将“超级英雄漫画”的思想水平带入了全新的高度,这也让从漫画从业者们逐渐看清了时代更迭的标志(《守望者》与《蝙蝠侠 黑暗骑士归来》象征着美漫“黑铁时代”的到来)。《守望者》破天荒地以漫画作品的身份荣获了科幻艺术界的至高荣誉——雨果奖,并在2005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1923年至今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一。当所有人都在称赞这部作品将“超级英雄主义”真正带入了“现实社会”的时候,这部享誉业界的伟大作品的作者在接受访谈时却说:“《守望者》是一部批判超级英雄主义的作品,他们(超级英雄)是不可能真正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

阿兰·摩尔——英国人,《守望者》漫画原著作者(编剧),漫画家;小说家;音乐人;术士;无政府主义者;漫画界十足的怪咖。摩尔从少年开始就再也没有进入发廊理发,凌乱的长发与爆炸式胡须是其显眼的个人标志。“只是因为没有时间打理才这样。”摩尔如是说。而当他因为怪异的造型被小镇上的孩子喊作“上帝耶稣”时,阿兰·摩尔居然欣然接受了:“因为耶稣在33岁时就死掉了,他们显然认为我还很年轻。”——这显然不是一个“正常人”该有脑回路。

80年代初,《守望者》问世之前,摩尔的《守夜人》与《V字仇杀队》相继在业界掀起过不小的波澜。后者在2005年被改编为电影,其中的“V面具”更是在日后成为了世界范围内表达“抗议与斗争”的文化符号。然而,漫画作品的成功并没有让他更加频繁地走入公众视野,在《守望者》完成之后,摩尔逐渐淡出了漫画界,甚至一度拒绝了好莱坞对其作品的高价改编要求。这无疑与其怪僻的性格颇有关联,但若深究其因,则是一段阿兰·摩尔与DC漫画的恩怨史。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