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藏族巨商牵2000头骡马援助抗日15亿美元盗匪都被他感动

在我国辽阔疆域的西南,曾有一代藏族富商叱咤风云近半个世纪,他们就是邦达仓。

从民国初年直至新中国成立,邦达仓三兄弟活跃在经商、军事和抗战等各个领域。

上世纪三十年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带领人民群众开辟了敌后战场,在晋察冀、陕甘宁等地建设了抗日根据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的尖刀在整个华夏大地上恣意肆虐,进而扼住了中国的绝大部分敌后运输线。

在这危急存亡时刻,邦达仓鼎力相助,用骡马驮送抗日物资,其规模达至1.5亿美元。

从吐蕃王朝到宋元明清,亘古不变的风在这里走了1300多年。似乎每一缕风都记得,记得煮青稞酒时的醇香,记得风马旗招摇的飘扬,记得鹰凌空盘旋的翅膀,记得不知疲惫肆意奔跑的牛马羊,记得伴着札木聂的藏语歌谣……

在这辽远大地上,藏族人民耕作游牧经商,靠勤劳和智慧涵养传承了世世代代。其中有一个家族,名号叫邦达。

20世纪10年代,正在印度做生意的邦达一家,帮助了逃亡中的12世,返藏后得到了的资助,并在生意场上获得了巨大的垄断权。

自1910年开始,邦达仓在政商两界站稳了脚跟,拥有了近50年的昌盛与繁荣。

邦达家族的经商范围几乎遍布了半个亚洲,以为中心,从印度直至上海,从尼泊尔、不丹直至香港,都能看到邦达仓的足迹。

他们独家代理西藏的羊毛和珍稀药材,出口到各大港口和城市,长年累月的资本积累,使他们成为了西藏的头等巨商。

上世纪前半叶,中华人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状下,受尽西方列强压迫和屈辱,特别是二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起侵略战争,中国社会更是一片民不聊生的景象。

在的带领下,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人民军队在晋察冀、陕甘宁等地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

从晋西北、山和大青山到长江南北、苏南和皖南,人民抗日武装部队拔地而起,逐渐形成了南北东西贯通的抗日物资运输线和转移路线年日帝已经占领了我国的东三省,广袤的土地富饶的物产刺激了日帝的更大的贪婪和野心。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此时,日本帝国主义将魔爪转向了广大的抗日民众,七七事变后,日本对中国抗战的后方进行了战略封锁。

可光是从印度的两大港口出发进口国内,依靠当时落后的交通工具已经是难题重重。

层层叠起的山地,连绵不绝的高原,殊不知在这之中还隐蔽着山匪盗贼,预示着运输队要走过的每一寸土地,都将是对每个人的勇气和生命一次次的试探和考验。

可是,即便有这样那样不可抗的恶劣因素,纵有再多令人闻风丧胆的重重危机,邦达仓却仍旧迈出了这遥遥之途的第一步,

那厚实柔软的棉纱布匹,温暖的不只是第一个接住它的人,那些看见了的人,听见一句”谢谢同志“的人,心里也暖成了一片阳光。

那些烟草、虫草放到如今的价值观中,或许大多数人面对它们时,首先反映的是”名贵二字。

但对于当时的人民来说,看重的、珍惜的只是他们作为食物的价值,但心中对这份食物的尊重却是至高的。

更有甚者,沿途上的盗匪们也被这位巨商的爱国义举所感动。人们这才发现,以往杀人不眨眼,贪婪狡诈的他们在义士和民族存亡面前也能成为另一类正义的人。

直到如今,能够考察到的具体细节逐渐失散,可却依然有一辈辈的人提起那段令人热血的传说。

新中国成立后,邦达仓的主要成员邦达多吉积极协助进军西藏,再次为祖国的统一作出了贡献。

1958年,邦达仓停止了经商活动,那代叱咤风云近半个世纪的藏族富商激流勇退,自此邦达仓商号成为了历史。

五十年,对于整个地球的历史来说也许还不及短暂的一瞬,但对于邦达家族却倾注了一生的心血,也是令他们的后人自豪的一个时代。

邦达仓在更多中国人的心中就像海底的遗珠,即使沧海桑田,也依然熠熠全是光。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